东北三大族系和四大族系

发布时间:2017-06-23 09:04:00   来源:  字体显示:
 
  三大族系和四大族系这两种说法,其实它们是一个体系当中的。三大族系理论是由东北的历史学家卞鸿儒首倡,他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写的一篇文章《历史上东北民族之研究》中,提出了三大族系说,这也是第一次对东北民族理论进行梳理。
  
  他说如果根据历史资料所记载的一些信息来探测各部族的原始状态,那可以把东北民族划分为三大族系。当然,因为他写作的时间比较早,而后续新的考古资料或者新发掘的历史资料来看,可能他说的就并不一定每个句子每个字都准确。但是,他这三大族系的理论还是能够立得住的。他说靠近内地地区与汉族接触最早的是东胡族,东胡族包括山戎、鲜卑、契丹。
  汉魏之后这个族系还有其他的民族称呼,这是第一个族系。
 
  第二个族系是来自西方迁于东北,现在是有争议的,根据他的看法,在东北地区接近于南部边疆地区的这个民族叫貊族,也叫秽貊,那这个民族有夫余,有高句丽。汉魏之后这些民族的称呼也有很多其他的称呼了。
  还有一个族系是始终据东北之中部的肃慎族,但是他对于东北肃慎族生存空间的判断现在看来也不那么准确。他说在中部地区终于酝酿成一个大的民族,而且不时就形成强大的政治势力,就是所谓的肃慎。肃慎族包括挹娄、勿吉、渤海、女真、满洲,这些都是出于肃慎族系的,这就是三大族系的理论。
  后来到了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我们东北著名的历史学家金毓黻先生在他的《东北通史·总论》当中提出了四大族系的理论,实际上就补充了一个族系,就是汉族。
 
  他说这四大族系第一个是汉族,他居于南部,他们是从中国内地迁移到这里来的。
 
  第二个叫肃慎,他们是位于东北地区北部靠东。
 
  第三个就是扶余族,他在北部的中部。
 
  然后东胡族是北部的西部。
 
  这四大族系理论当中的汉族是汉朝之后才有的称呼,而像肃慎包括东胡都是先秦就有的称呼,如果我们归纳了一个族系的理论用了不同时代的称呼,这样就不是很周延,就不是很科学。
 
  所以后人把金先生的四大族系的理论稍加改造,首先把汉族这个族称变成了先秦时期对这个民族集团的称呼叫华夏。然后扶余呢?也是汉之后出现的,所以把它归入了先秦时对这个民族的这个起源的称呼叫秽貊,这样中国古代的四大族系就是华夏、肃慎、秽貊和东胡这四大族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