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星甫,又名天德,四平利民铁工厂厂长,原四平市副市长。1911年(宣统三年)生,辽宁省复县长兴岛区海上村人。1926年到开原县城其兄开办的巨兴铁工厂学车工。3年学徒期满又学习机械制图。先后担任巨兴铁工厂制图员、技术员、技术副厂长职务。1944年该厂停办。他来到四平协助表兄宁玉邦经营广玉铁工厂。1946年,宁玉邦患传染病逝世。宁妻既无经营企业之力,又苦于应付宁氏族人对继承遗产的分争,经人撮合遂与孙星甫结婚。孙星甫自此成为这个家庭的主人和工厂的厂长。工厂改名为利民铁工厂。
1948年3月,四平解放。随解放军行动的战勤大车队有不少破损的车辆急需修理,大车队长找到利民铁工厂请求支援。孙星甫带领几名工人贪黑起早赶修10余昼夜,把破损的车辆全部修好,保证了支前任务的完成。
四平解放伊始,孙星甫曾先后聆听辽北省主席阎宝航、中共四平市委书记张学文所作的关于党和政府发展生产繁荣经济的报告。他从内心里拥护党的政策,响应政府号召,决心办好企业。1949年,在他的积极倡议下,利民铁工厂与平华铁工厂合并,改称建业铁工厂,生产得到进一步发展。
新中国建立初期,工商界开展的各项爱国活动,孙星甫都率先响应。订立《爱国公约》、抗美援朝捐献飞机大炮、购买建设公债、按时纳税等,孙星甫和他领导的建业铁工厂均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有的同业厂家经济困难不能按期交税,他就主动为其垫交税款,保证税收任务顺利完成。为此,曾多次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表彰。
1954年,孙星甫被选为四平市工商业联合会主任委员,并出席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筹备委员会会议,受到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和中央其他领导人的亲切接见。1956年,加入中国民主建国会,当选为中国民主建国会四平市委员会主任委员。同年,又被选为中国民主建国会吉林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吉林省工商业联合会副主任委员。
1956年初,四平市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掀起高潮,孙星甫带领工商联所属的各行业委员认真学习文件,领会党和国家对私营工商业改造的方针政策,使私营工商业者认清形势和前途,消除种种疑虑,自觉接受社会主义改造。孙星甫率先向政府申请建业铁工厂实行公私合营。在工商联的积极组织推动下,同年1月,四平市私营工商业胜利完成了全行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政府批准,建业铁工厂改名为公私合营正大铁工厂。孙星甫出任分管技术的副厂长。他积极协助公方代表开展工作,建立新的规章制度,保证正常的生产秩序。特别是在工厂迁至新址扩大生产过程中,为使机器拆卸和重新安装不受损失和尽快投产,他经常深入车间跟班劳动,及时指导技术问题。由于孙星甫在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中的模范作用和突出贡献,在“四平市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和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立功表彰大会”上,他受到中共四平市委和四平市人民委员会的表彰,立大功一次。
1956年5月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时止,孙星甫历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四平市委员会副主席职务。在此期间,他还被选为省、市人民代表。1956年11月,在四平市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孙星甫被选为四平市副市长,直至1967年1月始终担任这一职务。
“文化大革命”初期,孙星甫遭到造反派冲击,后被市人大党组织保护起来才免受折磨。1968年随同全体干部一起去“五七”干校劳动,随后又派到工厂当工人。1973年,被分配到四平市卫生局任副局长。
1978年7月8日,孙星甫因患脑血管病医治无效逝世,终年6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