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紫东,原名孙天来,长春恒东水泵制造厂厂长。黑龙江省肇东县人,1923年5月生,中学文化程度。1938年至1941年在哈尔滨市正大模型厂学徒。满徒后于1942年来到长春,开设小型的永盛木模铺,自任经理。1948年初长春被围困期间,曾一度在军工部机械厂当木型工人。同年10月长春解放后,孙紫东与友人合作开设了恒东水泵制造厂,任厂长。他素以诚信待人,勤奋好学,精于机械木型和制图,在同业中被视为技术尖子,在工商界颇孚众望。
1952年,孙紫东参加中国民主建国会,成为吉林省早期民建会员之一,并当选为长春市工商联常委。1956年公私合营后,孙紫东被安排在长春市机械公司任技术科长、工程师。1958年机械公司撤销,他到长春市水泵厂任技术科长。“文化大革命”前,经他设计制造了24寸大型水泵、耐酸泵等和托架镗床、井式电炉、颚式粉碎机、端面铣、龙门铣等10多种设备,其中颚式粉碎机提高工效15倍。“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孙紫东被当做“反动技术权威”受到批判,下放车间劳动,后来又把他调回技术科工作。1973年,为了解决水泵厂翻砂用的型砂损失严重的问题,孙紫东设计了旧砂处理线,其中有混砂机、提升机、皮带输送机、圆盘给料机、除尘机等10几种设备。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把设备制造出来,达到了设计要求,旧砂含量由14.2%降到8.3%,旧砂可以再生70%,一年可为国家节约新砂500立方米。有关部门非常重视,先后在该厂召开两次现场会,在全市范围内推广旧砂使用的经验。
1975年,长春水泵厂决定在旧砂处理线的基础上,制造一条半自动铸造生产流水线,任务又落到孙紫东肩上。他为该厂铸造生产流水线研制了40多台设备,节约了大量资金。他采用新技术制造混砂机两台,提高工效3倍。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恢复了他的工程师职称,又被任命为工艺科科长。他与第九设计院合作,为第二汽车制造厂设计制造了140立方米大型提升机,填补了中国在这一领域的空白。1980年,他又为吉林省水产研究所试制成功了新型泥浆泵,解决了取水下泥砂的大问题,也为吉林省水泵生产增加了一个新品种。同年年末,他在吉林省民建、工商联“两会”成员为四化建设服务经验交流会上,以《时刻想着为四化,勤俭节约搞革新》为题,做了大会发言。翌年年初,出席了民建中央、全国工商联联合召开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经验交流会,还出席了全国群英会。
孙紫东退休后,接受水泵厂的返聘,继续积极参加民建、工商联组织的为四化服务的活动。
孙紫东以其突出的业绩,获得广泛的赞誉,他先后当选为民建吉林省委一届、二届副主任委员;三届、四届民建中央委员,五届、六届民建中央咨询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