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吉林特产

驼背大麻哈

发布时间:2017-11-17 10:11:00   来源:  字体显示:

  驼背大麻哈

  Tuobeidamaha

  俗称细鳞大麻哈、粉鲑、罗锅鱼。

  拉丁学名Oncorhynchusgorbusclm(Walbaum)

  驼背大麻哈体长76cm(也有90cm),鳃耙26~32根;幽门盲囊105~210个。腹鳍的起点位于背鳍之后;具较大的脂鳍;尾鳍浅叉形。鳞细小,侧线鳞147~205枚。体背部及尾鳍具黑色大斑;降海前的幼鲑没有其它大麻哈鱼所特有的幼鲑斑。

  生态

  驼背大麻哈系冷水性鱼类,在大洋深处、半咸水和淡水都可以生,在200m的深水层也可以发现。适应温度范围0~21℃,最适水温为10~18℃,低于8℃或高于20℃都会影响其摄食生长。其对水体的溶氧要求较高,一般应达到6mg/L以上。在淡水到盐度10‰的水体中均可良好生存和生长。以小杂鱼及水生昆虫为食,幼鱼主要摄食浮游动物及底栖动物。

  2~4龄性成熟。到达性成熟后,便开始洄游到河中产卵。产卵场比大马哈的要离海近得多。在洄游过程中,它们逐渐完成精卵的发育,来到产卵场时,精卵已经成熟,并被上了婚礼装,特别是雄鱼,两颌显著扩大,背部明显隆起;口裂变形,下颌呈钩状,吻端向上翘起,使上下颌不能并拢。背部颜色渐趋深,体侧呈现棕绿色的斑块。雌鱼怀卵量平均约1700粒,其平均产卵量1000粒左右。产卵场水质清澈,砂砾底质,产卵时,先在砾石底质的河床上建起一坑状巢,然后将卵产于其中。卵红橙色,卵径约6mm。产卵后,便用沙石将卵埋藏起来。尽管如此,鱼卵还是大量地被凶猛鱼类如红点鲑所吞食,而且由于产卵巢被后到的鱼在产卵时又挖掘起来,以及封冻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最后能孵化成仔鱼的已经微乎其微。卵孵化期为110~130d。幼鱼一般在年底孵出,一直等到第二年的春天,都在产卵巢中生活。幼鱼离开产卵巢后,便开始向海中洄游,并在那里育肥长大。最大年龄为3龄。

  分布

  驼背大麻哈在长白山区主要分布于图门江流域。

  经济价值

  驼背大麻哈的经济价值可参阅大麻哈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