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吉林特产

池沼公鱼

发布时间:2017-11-20 09:44:00   来源:  字体显示:

  池沼公鱼

  CHizhaogongyu

  别名黄瓜鱼、春生子。

  拉丁学名Hypomesusolidus(Pallas)

  形态

  池沼公鱼体长68~150mm。体细长稍侧扁,头小而尖,头长大于体高。口大,前位,上、下颌及舌上均具有绒毛状齿。上颌骨后延不达眼中央的下缘,眼大。鳞大,侧线不明显。背鳍较高,其高大于体高;脂鳍末端游离呈屈指状;胸鳍小;尾柄很细,其高度仅等于眼径,尾鳍分叉很深。背部为草绿色,稍带黄色;体侧银白色,鳞片边缘有暗色小斑。各鳍为灰黑色。

  生态

  池沼公鱼平时栖息于水温低、水质清晰的江口咸淡水区或者是大江的下游水域中,喜在岸边游动,当水温升高时便游向支流。4—5月份当水温达7~10℃时,由江口上溯至江的下游段,寻找底质砂砾的场所产卵,卵粘附于砂砾上。幼鱼随流而下,进入湖泊、河流中生活。公鱼主食桡足类、枝角类和甲壳类动物。

  池沼公鱼为小型鱼类,一般成鱼个体只有8~9cm,但数量较多,在产地有一定产量。公鱼有一种清香黄瓜味,故产地居民称之为黄瓜鱼。

  池沼公鱼为一年生鱼类,少部分活到第二年、第三年。一年可达l00mm左右,一般120~150mm。池沼公鱼每年在结冰后即产卵,产卵于湖或水库沿岸有水草或湖底有沙砾的地方。

  池沼公鱼在28℃以下水域可正常生活,最适宜的温度为10~22℃,可适应16%以下的咸淡水,但水体温度不超过30℃,对水质污染比较敏感,对酸碱度忍耐较低。

  池沼公鱼饵料生物丰富主食浮游动物,也食底栖动物、昆虫等,仔鱼开口饵料为轮虫、枝角类、桡足类幼体,也食单孢藻类。

  分布

  池沼公鱼在长白山区的松花江、鸭绿江、图们江流域均有分布。

  经济价值

  池沼公鱼是长白山宝贵的鱼类资源之一,是有着很大市场的小形冷水鱼类。池沼公鱼具有生命周期短,天然饵料广泛,适应性强的特点,是大有发展前途的鱼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