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吉林特产

黑龙江茴鱼

发布时间:2017-11-23 08:52:00   来源:  字体显示:

  黑龙江茴鱼 

  Heilongjianghuiyu

  俗称斑鳟子、红鱗鱼、鱼华、海罗茨。

  拉丁学名Thymallusarcticusgrubei(Dybowski)

  形态

  黑龙江茴鱼是一种中小形鱼类,体长150~190mm。一般都在50~400g之间,黑龙江茴鱼,体长而侧扁,尾柄发达。吻钝且短。口端位,上下颌等长。口裂倾斜。上颌游离,末端可达到眼正中的垂直线下方。上下颌各有一列细齿,舌上无齿。眼大。鳞细小,侧线鳞80~98,侧线平直。背鳍长且高大,背缘圆凸,呈旗状;脂鳍小,位于臀鳍起点之后上方;雌体的背鳍、臀鳍较雄体为大。背部和体侧紫灰色,体侧散生有许多黑褐色小斑点;生殖时色彩明显,成鱼体侧有许多大的红色斑点,各鳍赤紫色。背鳍上有2条由赤褐色斑点形成的纹带,幼鱼体侧除斑点外,还有数条暗色横斑,随着生长而消失。腹部色淡,整个体色较鲜艳。

  生态

  黑龙江茴鱼系冷水性鱼类,为北温带一种典型的山涧溪流栖居的鱼类,游动范围较小,常年不进入大江和湖泊。夏季多生活在支流的上游,喜在水草繁茂、昆虫众多、水色澄清、水流较急的河川中;冬季即在山溪深水处越冬,仍不停食。每年有短距离的生殖、适温及索饵的春季洄游,以及一个为躲避干旱和冰冻的秋季洄游。茴鱼以无脊椎动物为主要食物,索食时间多在夜间,夏季喜在浅水处捕食水生昆虫和落入水中的陆生昆虫。成熟年龄为4冬龄,繁殖季节约在4月中旬至5月初,此时亲鱼集群游到清澈而湍急的水流中产卵,卵常粘附着在河底的砾石上面。

  分布

  黑龙江茴鱼在长白山区主要分布在松花江和牡丹江。

  茴鱼在长白山水系还有鸭绿江茴鱼(Tarcticusyaluensis),外形和习性与黑龙江茴鱼相似,仅地理分布不同而已。

  经济价值

  黑龙江茴鱼为肉食性鱼类,而冷水鱼生长较为缓慢,肉质尤为细嫩,味道鲜美,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茴鱼是含有高蛋白、高脂肪鱼类,其胆固醇含量几乎为零,还含有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这些微量元素的含量均是其它鱼肉的数倍,对人体健康极为有利。